【校友簡介】揭俊,2011級阿拉伯語專業校友,中共黨員。香港夢之都國際發展公司、廣州萊比錫(LBS)商服服務公司、埃及DC貿易公司、DC互聯網科技服務公司創始人。在校時曾任東語學院學生黨支部副書記;2012年曾獨身一人踏上滇藏之路開啟“窮遊之旅”;2014年前往埃及交換留學一年。
【編者按】因為有知,所以無畏。南國的土壤,教會了揭俊用長遠的目光看事情,用堅毅的信念過難關。從無人陪伴的滇藏之路到異國他鄉的非洲大陸,他始終秉持着“國際化”的思維和視野,将重重關卡破除,把道道難題攻克。
追憶舊途,悟則明
關于南國,揭俊有太多深刻而又難以忘懷的回憶。談及自身的專業,揭俊坦言當初是被調劑到阿拉伯語專業的,而阿拉伯語作為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,給從小在外語方面學習能力不高的揭俊帶來了較大的困難。雖然學習阿語成為了揭俊在南國生涯中無法避免的第一道難關,但是最終也應了一句老話——“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”。成為小語種專業的學生所帶給他的影響,是年深日久的。
“國際化”可以說是學習小語種時深深篆刻在揭俊身上的代名詞。揭俊強調,小語種學子首先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先把自己定位成“國際化人才”。定位完畢後,接下來要做的第二點就是站在立足點上,開發自身的國際化視野。這些話看似空洞無物,但卻蘊含了揭俊在實際生活中總結出的許多心得。“不管未來會不會去做涉外的事情,首先我們在學習小語種的過程中就要把自己定義成國際化的人才,并且要具備國際化的視野,哪怕未來我們跟國際并沒有半毛錢關系。”這就是揭俊與國際打交道多年後思索立下的一套“專業哲學”。
曾擔任輔導員助理和東語學院學生黨支部副書記的經曆,更是給他的南國回憶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對于當時的輔導員高彩雲老師,揭俊認為自己從高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終身受用的東西,兩人這麼多年來也一直保持着聯系,而這更是把他們融洽的師生關系發展到了更好更高的層面。揭俊直言:“老師在我創業的過程中,還叮囑了很多公司管理方面需要去注意的事情,對我就像弟弟一樣。”在揭俊出國交流時,埃及跟中國的社會環境相差較大,這一外界因素給當時的青年帶來了心理上的變化。“在這種時刻,國家集體榮譽感會特别地強”,揭俊接着說道,“包括後來創業,我們堅持地要把‘中國制造’推出去,我覺得這些舉動,其實都是在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時培養出來的,或者說是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的某些東西從而産生的影響。”
揭俊在中國-阿拉伯博覽會現場
2012年的滇藏之旅無疑是揭俊人生履曆上最豐富多彩的一頁。這一年,揭俊在查閱了多番資料得知,國内的一些地區之間仍存在着各方面的差距,便決定前往那個陌生的地方,去切身體會一下差距在何處、為何有差距。讓揭俊頗感遺憾的是,為這一段旅途提供了莫大鼓勵和支持的高老師未能與之同行。“因為當時全國輔導員培訓剛好在雲南,老師還想過跟我一起去,但後來我們兩個行程時間不太一樣,所以最後我自己一路走到了西藏。”滇藏之路上處處有感動:有吊着點滴也堅持執勤的當地老警長,還有癌症病愈後出來看世界的北京大叔,旅途中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故事,都給當年的揭俊帶去了很多心靈上的觸動。揭俊總結道:“所以在後面的工作生活中,我會更習慣深入當地,到基層去感受交流,因為這樣獲取到的信息才是最全面的,我們對生活應該保持一種思辨的狀态,而不是聽風就是雨,我們必須得自己去感知去獲取這些信息,從而辯證地去看待問題。”
跨境追夢,勇則成
自從2014年揭俊被學院外派到埃及交流學習一年,他便和這個國家結下了不解之緣。畢業後,他選擇在埃及這片土地上闖出一份屬于中國人的事業。一開始,他是抱着趨向于理想化的心态做出這個決定的。非洲當地人常常跟揭俊提到“中國人很好,但你們中國的商品很差”這一觀點,埃及當地市場上百分之八十的商品均來自中國,而造成那一種刻闆認知的源頭則是貿易的信息差——埃及畢竟屬于非洲國家,市場主體對于價格的要求可能會更敏感,某些貿易商會采購一些成品并不好的中國商品回去進行售賣,一來二往,埃及人對中國商品的整體評價難免下降。于是,目睹這一切現狀的揭俊和他的團隊決定做好“中國制造”,讓國貨走出國門!秉承着這一觀念,他們給公司起名為Dream City(夢之都),把品牌定義為MIC(Made In China)。
創業就是一場未知的博弈。當時市場上也有代理商向揭俊團隊提出建議:把産品打上“韓國制造”的标簽,代理商就可以幫助他們把商品賣得更好,利潤也會更高。而揭俊直言,“當時我們是完全拒絕這件事情的,一方面,我們的經貿區對于原産地是有明确規定的,當然我可以去埃及換包裝,但是這違背了我們的初衷,不管我們這條路走得多難,但是它總需要有人去做一些事情,甚至還會有人前赴後繼地去做,雖然我們暫時不能跟我國的華為、小米相提并論,但其實我覺得在中國制造的品牌的輸出過程中,我們想去實現的東西是一樣的。”
支撐着揭俊毅然留在埃及創業的原因,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因素:通過了解市場和考察市場後,揭俊團隊認為實體貿易,包括未來的互聯網行業在當地都具備着很大的發展空間,為了驗證這一猜想,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所念。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,帶着“走出國門,做好國貨”的情懷在異國奔走,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個人的宏圖大志,更是要将對故土的眷眷深情化成一張為國争光的不凡藍圖。
揭俊在撒哈拉腹地綠洲中拍照留念(中)
創業初期,每一天可能都面臨着九死一生的挑戰,而選擇在海外拓展本地市場的揭俊,每一步棋都走得愈發困難。揭俊回憶:“我們當時是在當地做本地化貿易,所以我們需要去了解它的市場,需要去走訪溝通,我們最開始的三個客戶,是我們自己背着背包,走遍了埃及幾乎所有的市場,一個一個店鋪去跟他們談,直到現在。”棘手的難題确實會有很多,但是揭俊認為主要還是靠自己去克服,包括在公司運營的過程之中,如何去面對現金流的投入問題,如何進行市場管理等等。揭俊認為,創業是一種心态,而不是初期的一種狀态,這種狀态是持續的,所以創業沒有成功,隻有相對成功。每當遇到挫折時,揭俊總會想想自己當初定在遠方的目标,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會有大方向,有了大方向就不會出錯,這時候他也就有了繼續堅持的勇氣。他提到,方向比選擇更重要,把目标定得相對遠一點,并不是好高骛遠,而是為了引導自己——也許步履緩慢,但可以少走歪路。
揭俊在沙漠腹地考察(右二)
尋迹前路,思則達
2019年6月,湖北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世界文化發展論壇在開羅舉辦,揭俊團隊成為了此次論壇的承辦方,也就在這次活動上,揭俊初次接觸到了當地的僑領。他解釋道:“因為原來我們沒有接觸華人群體,我們做的都是本地化,并沒有跟華人有交集,所以他們不知道,當他們知道的時候,才發現我們已經在這邊很多年了。我們除了生産,出口、進口、銷售、配送到售後,這一整個産業鍊都是我們在創業的幾年内建立起來的。”雖然揭俊和他的團隊隻在埃及一個國家開展業務,他們卻擁有着最長最全面的中埃貿易産業鍊。舟大者任重,馬駿者遠馳,近一年多來因為疫情的影響,即使發展有所緩慢,揭俊團隊也成功地在當地貿易壁壘極高的條件下,利用當地資源幫助一些企業完成了工廠備案,繼而開展商品輸出。今年,揭俊正在嘗試開展中埃的第一條電商物流空運專線,他用五年來铢寸累積的經驗一步步一寸寸地探索着這條新道路,他表示,隻要付出就有回報,不論回報是否豐厚或者是否達到預期,他都很樂意去做。經曆了多年的創業之路的打磨,揭俊對于前路的發展仿佛永遠有着一套獨特的見解和“預見力”。因為新冠疫情,這一年來許多企業和國内外市場多多少少都面臨着一系列的考驗,但由于揭俊團隊過去五年一直堅持做本地化,招募當地員工、組建當地團隊,他們的市場受到的沖擊并不大,這一特點甚至還吸引了其他公司前來和他談合作。
作為典型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中的一份子,揭俊卻表示不建議應屆大學生去創業,因為創業不是一件适合絕大部分的人去做的事情,所以它不是優先選擇項。關于這個觀點,揭俊有兩點建議:一是不要一畢業就去創業;二是一定要去創業的時候,要多點去跟别人交流,因為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,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,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不成熟想法,才能做出一個更加客觀科學的決定。“不要拒絕跟外界交流,建立一個更加全面的認知後再去選擇創業方向。如果要問創業應該選擇什麼方向,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沒法回答的,假設一個人連方向都沒有的話,這個人就不适合去創業”,揭俊如是說。
揭俊參加第七屆世界文化發展論壇(右二)
采訪最後,揭俊送上了自己對于母校的衷心祝福:希望南國校友前程似錦,事業更上一層樓,同時也希望母校能夠蒸蒸日上,去向着百年高校的目标,在高校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。若母校有需要他的地方,他也會不遺餘力地響應學校和校友會的号召,為學校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無論是面對海外創業還是國内的校友情感建設,揭俊永遠都情懷滿滿。作為南國湛江校友會的副會長,他認為湛江校友會對于湛江地區的校友來說,類同于一個有情感紐帶的群體,校友們可以依靠于此,也能在此尋求幫助;其次便是加深了校友之間的聯絡和情誼,增強了校友們對母校的歸屬感。揭俊也把自己對于校友會的展望大方分享了出來:希望未來多開展實在的、常态化的活動,多關心校友動态,建立校友信息系統,讓校友會的存在更有價值。
湛江校友會成立現場(左二)
筚路藍縷,玉汝于成。一路走來,不論是隻身孤影地走在滇蔵之路,還是在艱難的創業路上披荊斬棘,揭俊都用堅韌、謙虛和誠懇,把他的經曆鑄成了一枚枚永不逝去光輝的勳章。
文/李楚珊